性化,附睾囊 肿、睾丸发育不良。睾酮与合成孕激素,可致女胎男性化,阴蒂肥大,阴唇融合。抗过敏药:扑尔敏、苯海拉明可致唇裂、腭裂、肢体 缺损。
镇静安定药:冬眠灵,可致腭裂、唇裂、心脏与骨畸形,神经系 统与消化系统畸形。
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在早期服用,可致腭裂、唇裂;肾、心血 管、神经系统畸形。 消炎痛,可致动脉导管过早关闭,心力衰竭。
抗心律失常药:心得安,可抑制胎儿发育,诱发早产。
抗疟药:奎宁与氯哇林,可致眼、耳畸形及其功能障碍。
维生素类药:过量维生素A,可致胎儿骨骼异常,先大性白内 障,过量维生素D,可致新生儿血钙过高,智力障碍、肺小动脉狭 窄及高血压。过量维生素K,可致胎儿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核 黄疸。
抗滴虫药:甲硝唑,可致染色体畸变。
碘化钾:抗甲状腺药(他巴唑、硫氧嘧啶)可致甲状腺肿、呆小症。
麻醉剂:使用大量的巴比妥类药物,常常会伴有缺氧和高碳酸 血症,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害。国外报道接触高浓度麻醉气体的孕妇,容易发生流产或胎儿异常。在局部麻醉药中,只有普鲁卡因有致畸可能,它能使大鼠的胎仔出现畸形,有的胎仔出现白内障。
37.妊娠忌用的药物
妊娠早期抗肿瘤类药物,如氨甲蝶吟、白消安、苯丁酸氮介、6- 琉基膘呤、环磷醚胺、白血宁、去乙酰秋水仙碱、放射性碘;激素类, 如可的松、超常量的避孕药;镇静药,如反应停、利眠宁、眠尔通等; 抗过敏药,如敏克静等等。
妊娠中期激素类药物,如乙烯雌酚、睾酮、孕酮、肾上腺皮质激 素,降血糖药,如氯磺丙脲、甲磺丁脲、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 、他巴唑,抗生素类药,如四环素。镇静药,如氯丙嗪、奋乃静、 氟哌丁苯、苯巴比妥。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乘晕宁、扑尔敏。兴 奋药,如丙咪嗪、苯丙胺。抗惊厥药,如苯妥英纳、扑痛酮。抗凝血 药,如双香豆素、苯丙酮双豆素。抗疟药,如氯喹、奎宁、乙胺嘧啶。 解热镇痛药,如水杨酸类。缩瞳药,如毛果靶芸碱。利尿药,如噻嗪 类利尿剂,维生素类,如大量维生素K类、烟碱。
临产前抗生素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氯霉素、磺胺 类药。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
孕妇服药时,应看好说明书上有无“孕妇禁忌”或“孕妇慎用” 的字样,以免发生意外。
38.妊娠与驱虫药、泻药
卫生习惯差的人易患肠蛔虫病,如果妊娠期并发肠? 生虫病,是比较棘手的。
妊娠期间,如果不是紧急症状,一般不主张马上使用驱虫药。 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早期,胎儿处于器官分化阶段,不宜使用有毒 性的药物。而驱虫药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副作用。另外,有时服驱虫药后加服一些泻药。泻药可使肠蠕动增快,容易引起流产、早 产,所以孕妇不宜服这类药。
如果妊娠期由于蛔虫症引起剧烈腹痛,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若是蛔虫性部分性肠梗阻,一般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保守治疗,酌情给予一些解痉剂。如果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时,应用解 痉药,辅以镇痛剂及抗生素等,大多数症状可以缓解。如果不能缓解,应考虑手术治疗。
妊娠期不仅蛔虫症不可随便使用泻药,若便秘,大便干燥亦不可滥用泻药,以免发生意外。
39.妊娠与服鱼肝油
鱼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适量的服鱼肝 油有利于胎儿的发育,可促进孕妇血钙增多,防止发生因缺钙而 “抽搐”。
许多人把鱼肝油看作是营养品,认为吃得时间越长,量越多越 好。其实不然,鱼肝油用量太大或长期服用,则将有害于孕妇和胎 儿的健康。
如果维生素A用量过大,能直接刺激胎儿骨膜中的破骨细胞 和骨细胞,使它们功能亢进,引起严重的骨骼畸形和并指(趾),也 可引起颅骨骨缝增宽、腭裂、眼畸形及脑畸形等。
如果维生素D过量,可引起胎儿血中含钙过高,甚至造成主 动脉及肺、肾动脉狭窄、主动脉发育不全及智力发育迟缓等。
过量的鱼肝油在体内蓄积,还可以引起皮肤瘙痒、脱发等其他疾病。 因此,认为孕妇服鱼肝油越多,时间越长越好是片面的、错误 的。
40.妊娠与维生素药物应用
维生素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大多数维生素均以与有关物 质或同效维生素的混合物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它们在体内可以相 互转换。有的需经代谢才能转化为活性形式。
维生素的每日最低需要量,是能够保护正常人免于发生维生 素缺乏症的最低量。推荐的每日膳食中维生素允许量,是高于最 低需要量2~6倍的水平。水溶性维生素的每日允许量是0.5微 克~100毫克。对遗传性代谢缺陷疾病有效的需要量要增加10~ 1000倍,由于维生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给予适当剂量的维生 素,可以有效地得到治疗。
如果超量使用维生素,使用剂量是每日允许量的20~600倍, 或日使用量高达100毫克~5克,这种大剂量应用,既不能纠正维 生素的代谢缺陷,也不能治疗维生素吸收、转运或利用方面的遗传 性异常。如脂溶性维生素A和维生素D,剂量高于每日允许量的 10倍就可发生毒副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实际上也可以产生毒副 作用。维生素的毒副作用还可由于制剂中的杂质所引起。
在应用维生素的允许量时,杂质不会产生毒性作用,但当超过允许量数十 倍乃至数千倍时,可产生毒副作用,这是超量使用维生素的另一种危险。
41.产褥期的子宫有何特点?
当胎盘排出后,子宫体即收缩至儿头大,呈前后略扁的球形,重约1公斤,约17厘米×12厘米×8厘米大小,宫底在脐下1~2横指。产后子宫各对韧带呈松弛状态,因此子宫极易移位,特别在产后第1天当膀胱充盈时常易将子宫向上向右推移,直至右肋下。以后随着子宫肌纤维迅速变小,水肿及充血消退,子宫逐渐缩小。产后第1天子宫底在耻骨上12~15厘米,5天时在耻骨上7~10厘米,12天入盆,在腹部已不能触及。子宫的重量在产后第1周未减至500克,第二周未减至350克,8周时恢复到正常子宫的重量,即“60~80克,产妇要注意观察产后子宫收缩情况:产后14天内,子宫收缩时可从腹壁外摸到又圆又硬的子宫体,同时产妇感到下腹痛;如果子宫收缩不好,则宫体软而不具体,阴道出血量也较多。要注意宫腔是否有积血,可按摩宫底,把积血排出。
42.产褥期子宫内膜有何变化?
胎盘和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外部与子宫壁分离而娩出。留下来的海绵层则厚薄不一,遗留的蜕膜组织的表面部分经过玻璃样及脂肪性变,然后从恶露中排出,基底部则经过再生而形成新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在产后10天宫腔内其它部分均有新生的子宫内膜生长。
胎盘剥离的子宫创面收缩很快。开始时的直径约为7.5厘米,为一突出的毛糙面。14天时直径缩到35毫米,6周后直径约24毫米,仍稍突出,但表面不粗糙。
产后阴道排出的分泌物内含有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及粘液等,称为恶露,恶露分为三种:产后最初3~7天为“血性恶露”,量多、色鲜红,含血液、小血块和少量坏死的蜕膜组织;以后逐渐变成“浆液性恶露”,其颜色较淡,内含血液较少,但含有大量宫颈和阴道排泄液以及细菌;产后2周左右,变成“白恶露”,其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蜕膜细胞、表皮细胞和细菌,呈淡黄色、量少。”恶露一般在产后3~4周干净。产妇每天要注意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若恶露色污或有臭味,则提示有感染情况,必须及早诊治。
43.产褥期的子宫颈有何特点?
在分娩结束时前壁较薄,皱起如袖口,松弛,水肿,呈紫色,1厘米厚,3~6厘米长。 18小时内很快缩短,变硬,恢复正常形状。第3天时能容2指,12天时仅能容1指,内口关闭。产后四周外口关闭。但颈口形状由原来的圆形(未产型)变为磺裂型(己产型)。
44.产褥期的外阴与阴道有何特点?
分娩后处女膜因撕裂而成残缺不全的痕迹,为处女膜痕。会阴受压迫撕裂或产时切开,而有充血和水肿。阴道壁粘膜皱壁消失,弹性松弛,阴道口哆开;盆底周围组织松软,2~3周后才逐渐恢复。在产褥期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对于内衣、内裤和床垫要勤洗勤换,月经纸和月经垫要尽可能作到消毒。宜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如外阴有伤口者,每次大便后也应进行擦洗。若会阴伤口肿胀疼痛,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会阴伤口如已感染化脓,要及时扩创引流,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45.产褥期的月经,排卵及乳房有何变化?
月经一般在产后6周复潮,但哺乳产妇月经及排卵都恢复较迟。
分娩后2~3天乳房增大,变坚实,局部温度增高,开始分泌乳汁。
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降,生乳素增加,使乳腺开始分泌。凡触动乳头、婴儿啼哭声,一定的时间及其它与哺乳相结合的条件等,都能成为泌乳的条件刺激因素。一般说,产妇的乳汁分泌量与乳腺的发育成正比,但也与产妇营养、健康和精神状况有关。
46.什么情况下不宜母乳喂养?
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肾炎、结核病、重症肝炎;或母亲产时、产后出血过多,有严重的贫血;母亲患有其它急性传染病等情况下,母亲如坚持喂乳,既影响婴儿健康,又会加重产妇机体的负担,不利疾病的痊愈,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若母亲患感冒发热、婴儿呕血、便血或喂奶后严重呕吐者,也应暂停哺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产后 1~3天内,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哺乳时,胀大的乳房会压迫心脏,更加重心脏负担,所以不宜哺乳。
在停止哺乳期间,要注意按时将奶汁吸出来,不要使乳房过胀,不然就会反射性地引起泌乳分泌减少或回奶。
47.产褥期泌尿系统有什么变化?
在妊娠晚期潴留于体内的水份在产褥初期迅速排出,尿量增加,扩张的输尿管及肾盂在产后4~6小时内复原;分娩期尤其产程延长时,因胎先露的压迫、膀胱粘膜充血水肿,水肿如牵涉到三角区,可使排尿困难,产褥期膀胱容量增大,且对内部张力的增加不敏感,膀胱肌肉又无力排空,易发生尿潴留;另外,会阴的肿痛亦能引起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增加排尿困难。 预防的方法如下:
①产后4小时,即起床排尿1次。以后每隔4~5小时起床排尿1次。因为定时排尿反射可刺激膀胱肌肉收缩。
②锻炼腹肌:产后24小时就起床活动,并逐日增加起床时间和活动范围,多做抬腿运动、仰卧起坐运动以锻炼腹肌。
③宜多喝开水、鸡汤以增加尿量,清洁尿道,预防尿潴留,但已发生尿潴留者则应少喝汤水,尽量减少膀胱负担。
48.产褥期呼吸、消化系统有何变化?
在呼吸方面,分娩后腹腔压力的消失使横隔恢复正常运动,故在孕期的胸式呼吸,现又转变为腹、胸式呼吸。
在消化系统方面,产褥期胃、小肠及大肠恢复正常位置,功能恢复,但肠蠕动减缓,常有中度肠胀气。在产褥初期产妇一般食欲欠佳,由于进食少,水份排泄较多,因此肠内容物较干燥,加上腹肌及盆底松弛以及会阴伤口疼痛等,容易发生便秘。如果有便秘现象,应多食蔬菜,早日起床活动,必要时服轻泻剂或灌肠。
49.产褥期血液循环系统有何变化?
分娩后,巨大的妊娠子宫施加于下腔静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