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园生变成小学生”文章摘要:编前言:新小学生们已进入开学后的第2个月了,论坛中,小学生妈妈的讨论也更为激烈了,从小园生变生小学生,远非只是身份上的改变,各种调整和适应正在进行中。我们选择以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站长
生育网首页
孕前准备
怀孕知识
分娩知识
坐月子
产后恢复
新生儿
婴儿
幼儿
母婴用品
幼儿饮食幼儿护理幼儿教育幼儿早教幼儿故事幼儿舞蹈幼儿用品幼儿园
  您现在的位置: 生育健康网 >> 幼儿 >> 幼儿教育 >> 正文
从小园生变成小学生
发布栏目:幼儿教育  阅读次数:  更新时间:2009-8-24 15:39:23 【字体:

编前言:

  新小学生们已进入开学后的第2个月了,论坛中,小学生妈妈的讨论也更为激烈了,从小园生变生小学生,远非只是身份上的改变,各种调整和适应正在进行中。我们选择以下的文章给小学生妈妈,希望有所帮助。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种转型。

  由于这种转型,孩子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则是孩子与社会渐行渐近——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转型将成为其真正走向社会的重要起点。

  小学一年级与幼儿园不同

  相对于幼儿园而言,小学一年级最集中的特征是它与社会的逐渐对接,尽管学校仍然是学校,和社会相差甚远,但是从小学一年级的生活、作息时间范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学习成为孩子生活的主题。这是与幼儿教育最大的不同。如果说幼儿园教育以“抚育”为主,兼顾学习,那么,小学一年级教育则完全转向了学习;如果说幼儿园更多的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小学一年级则更注重“自理”和“自立”;如果说幼儿园的孩子更多的是“朦胧”,那么,小学一年级则是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贯彻其中的自然是“学习”的深化与完善。这既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行为特征,也是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自然形成的教育转变,是其自身的规律使然。

  行为的规范性。幼儿园同样有着明晰而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规范往往成为一纸空文而束之高阁。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生活尚且不能自理,更不能妄言其他。而这个时候的老师,也更多的承担了“保姆”和“保育员”的角色。小学一年级的不同则在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所欠缺的只是“点拨”和“自律”。在这个时候,强调生活的规范性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且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纪律约束的“刚性”。幼儿园有纪律,但是这种纪律的约束力普遍带有“弱化”的倾向,属于纪律的“软约束”。小学一年级则由纪律约束“软化”向纪律约束“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着诸多不适应,但是考虑到未来社会的角色要求、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的严酷性,这种转变又不可避免。

  上述的不同恰恰反映出小学一年级由生理“断奶”到“自立”的艰难历程。

  教育的着力点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于一年级孩子,父母从现在开始为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学习方式,塑造其优秀的思想品质,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对其终身都是有益的。

  思想品质教育不能忽视。这是老生常谈,但在这里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年级孩子的心灵恰似白纸,没有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此时,植入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讲述一篇“雷锋的故事”,看一部优秀的卡通片都将对其幼小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一旦某一首歌、某一个故事或者某一部电影与其灵魂产生共鸣,将对他的终身成长产生推动作用。相反,此时如果用消极的文化影响他、侵蚀他、腐化他,那么也许他的一生就会因为这极偶然的文化输入而被葬送。当然,一年级的孩子理解力比较差、思维系统黑洞较多、科学推理十分困难。这些特点决定了父母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不可能要求太高。因此,思想品质教育的立足点应该放在特有的角色意识上来。比如,可以从如何做一个好孩子入手,最终升华出如何做人这篇大文章来。同时,考虑到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轨之中,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华民族必然伴随着工业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双重引擎而实现振兴。此时,给孩子们培养一点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意识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竞争观念、个人价值、执行力、领导力、电子商务、信息社会等诸多理念。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现代社会强烈的时代气息,培养他们与未来社会紧密相连的逻辑依存性。

 立足“心智”。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养成。应 该看到,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和思想准则不管好坏,都有其历史的继承性。而这些,归根到底来自于儿童或者少年时代的习惯与养成。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儿童时期的印记总或多或少的带入成年。而在成年之后,好习惯要继续张扬十分困难,坏习惯要马上克服,亦绝非易事。现代社会对人的学习力的要求,对思维方式现代化的要求,对人的社会适应力和忍耐力的要求都超过了以往。养成孩子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平常心”恰恰是当代国民教育的软肋。因此,规范性也好,养成性也罢,这些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心”的培养上。没有“心智”的教育,一切习惯和养成都将成为无灵魂的材料堆积。所以,在一般习惯和养成性教育的基础上,注入“心”的培养。将“心”的灵魂和“习惯”、“养成”范式结合起来,才能牵引孩子们快乐健康的长大。

  全方位的知识积淀与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个词已经成为现代人耳熟能详的话语。其实,不仅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而且作为每一个个体的人也要求如此。现代社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不断创新,持续创新,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规律使然。无法回避。事实上,作为一年级孩子,每一门学科设计都有它的针对性和存在理由。比如,语文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更是培养思维方式和素养的良师益友。数学则不必说,它基本成为所有学科的根基。“数据化”和“信息化”的高楼大厦均是建立在“1+1=2” 这些砖瓦之上的。没有“1+1=2”的基本判断,就没有“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巍峨与壮观。至于美术和音乐等课程更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技能素养。在这种情况下,你能说哪些课程重要,哪些课程不重要吗?

  当然,仅仅给孩子灌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孩子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素质与素养。这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所在。无论是艰苦的学习,还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丰富而广阔的课堂。父母应让孩子独立去面对、去分析、去判断,让他们自主的去感悟、去思索、去处理,无论结局如何,对他们都是很好的锻炼。实践出真知,唯有这种面向社会、面向孩子的开放式教学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方式选择

  正激励与负激励。孩子的“童真”源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对他们进行 “对”与“错”、“是”与“非”这些简单的价值判断的输入阶段。最初的输入可能是零散的、不均匀和非对称性的,而后则可能是系统、全面和理性的。随着价值观的输入,继而是知识的进入,大规模的信息量对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力是一个严峻考验。此时,在孩子的思维中往往会产生“信息紊乱”、“知识庞大”这样的厌烦情绪,这也是孩子最容易出错和茫然的时候。而在这个时侯,抓住孩子们为数不多的“对”信息进行正激励,至少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甚至会出现由点及面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正是这种正激励的多重使用,才能诱导出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一般来说,对一年级孩子宜多采取正激励,较少使用负激励。因为前者能够恢复孩子的自信心,调动起“研究”和“学习”的欲望,并培养出孩子自身的兴趣。这对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历程是十分重要的。而后者虽然也可以用,但必须谨慎从事。如果说“正激励”是“激发”,那么“负激励”则是“杜绝”。从这个角度看,对一个6、7岁的孩子而言,“激发”比“杜绝”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形象思维与抽象推理。一年级孩子基本没有抽象思维能力,更不会进行推理,他们有的只是概念的堆积。即便如此,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也往往存在不正确、不全面、不清晰的地方。这种状况决定了对他进行逻辑推演是困难的。因此,父母在实施教育时,更多的要使用形象思维方法。先有实物,后有概念,先有概念的点,再有概念的面。而有了概念这条线,才能说明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这种概念关系又不能太笼统、太抽象,必须从线性思维方式出发来看待和分析问题,以引导孩子进入思维领域。

 这里的关键点是把握思维的“度”。必须从感性认识的浅表层次开始,又必须深入到感性认识的内心深处。同时,又要为孩子们将来进行理性思维创造条件。

  形象思维的至理名言是“典型示范”、“率先垂范”以及“要想知道犁子的滋味,必须先尝一尝”。鼓励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确立形象思维范式似乎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纪律约束与自由发展。一年级孩子缺乏自制力,强调纪律约束是必要的。但要明确的是:纪律约束是一种“硬约束”,而非“软约束”。要培养孩子们的自律意识就必须从铁的纪律抓起。同时,也要明确,既然是纪律就要严格遵循,不应该也没有理由去违反和破坏它。在纪律面前一视同仁,应该成为孩子的准绳。

  在这里,还应强调指出的是,纪律和孩子的健康自由发展是辨证统一的。所谓纪律应该也只能是规范孩子们的最低行为准则,它是孩子们作为社会人、学校人、家庭人三个角色应该遵守的起码的道德要求。作为纪律,条文宜少不宜多。如果多了,反而降低了其严肃性和约束力,纪律也就不成其为纪律了。何况,把所有的规矩都上升为纪律,不但遏制了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而且只能培养鲋疃?ldquo;温、良、恭、俭、让”式的“绵羊人才”。

  一年级孩子等于真正站到了社会的入口,其基础和支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关注一年级的孩子,让他正确地走向人生。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温馨提示:看了“从小园生变成小学生”的网友一般还会看下面这些文章
    网友最新推荐文章   幼儿教育热门文章

    怎样摆脱错误的家

    揭秘“天才儿童”
    普通文章 切莫给宝宝异性打扮
    普通文章 如何向不同年龄的孩子讲述死亡
    普通文章 初入园阶段的4个常见问题
    普通文章 园长感叹娃娃断奶就“好色”
    普通文章 幼儿教育火了“零班级”
    普通文章 文明从小事做起
    普通文章 学校教育离“真”有多远
    普通文章 把孩子送入全托之我见
    普通文章 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信心
    普通文章 新锐恒远轮滑培训
    普通文章 初入园阶段的4个常见问题
    普通文章 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信心
    普通文章 文明从小事做起
    普通文章 孩子应该学会“抢”?!
    普通文章 园长感叹娃娃断奶就“好
    普通文章 宝宝入园春季好还是秋季
    普通文章 早晨送宝宝入园要注意什
    普通文章 宝宝入园五要和五忌
    普通文章 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创造
    普通文章 早期教育从孩子零岁抓起
    婴儿热门话题
    1、母乳喂养多长时间好
    2、母乳喂养的好处
    3、母乳喂养不能吃什么
    4、宝宝几个月添加辅食
    5、8个月宝宝辅食
    6、婴儿护理常识
    7、试管婴儿费用
    8、婴儿湿疹
    9、婴儿湿疹怎么治疗
    10、婴儿湿疹用什么药
    11、婴儿游泳
    12、婴儿补钙
    13、婴儿奶粉
    14、婴儿床
    15、婴儿车
    16、婴儿便秘
    17、婴儿咳嗽怎么办
    18、婴儿拉肚子什么办
    19、婴儿长痱子怎么办
    20、婴儿荨麻疹
     
    幼儿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 幼儿贫血吃什么食物好
    普通文章 八个月宝宝营养辅食食谱
    推荐文章 为什么有的小儿晚上睡觉
    普通文章 9个月宝宝食谱怎么弄
    普通文章 一至一岁半宝宝的食谱(
    推荐文章 孩子发烧时怎样物理降温
    普通文章 小儿多吃猪肝好吗
    普通文章 八招养出健壮宝宝
    普通文章 教宝宝学会讲故事
    推荐文章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食疗
    幼儿教育栏目介绍
       幼儿教育栏目介绍幼儿教育知识,分享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心得,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教育以及科学对待幼儿的教育。
    免责声明:从小园生变成小学生生育健康网收集于互联网并加以整理,供孕妇和父母参考如有冒犯,敬请告知!

    搜索相关文章建议用以下关键字:早教,从小园生变成小学生
    闽ICP备08011103号Copyright 2007 - 2010 www.birthheal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