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识别新生儿败血症,这是每个新手妈妈都关心的问题。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你有必要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有哪些;那么,新生儿败血症有后遗症吗?生育健康网整理了“怎么识别新生儿败血症”这篇文章,教你新生儿败血症怎么护理。
怎样识别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症状不典型 缺少较大儿童患败血症的特征表现,没有发冷或寒战、弛张型高热和明显的中毒症状等,易被家长忽视,没有及时送医院,被延误治疗;
○体温不升手足发凉 是指新生儿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平时小儿手足温暖,败血症时小儿手足发冷。
○哭声低微如“猫叫” 败血症的孩子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
○吃奶减少吸吮无力 新生儿吃奶明显减少,似乎不知饥饿,吮乳时间短且无力;
○全身软弱四肢少动 本来新生儿屈肌张力高,四肢屈曲,或不停地活动,小手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而败血症的孩子四肢及全身软弱,你拉他的上肢,也无明显的屈曲反应,你松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来,手也不会抓紧你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反应低下昏昏欲睡 正常新生儿在受到刺激时可做出适当反应,如惊醒、注视、微笑等;而败血症的小儿则表现为反应能力低下,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 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新生儿败血症时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甚至并发黄疸可能是唯一表现。
○局部或有感染病灶 败血症的小儿可有局部感染灶,如皮肤脓疱疮或疖肿,或脐部有脓性分泌物等,败血症的致病菌很可能是从这些病灶进入血液的。
○免疫低下容易扩散 由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体内的屏障功能尚不完善,细菌容易在全身扩散,当细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时,则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使病情加重、凶险。
护理措施有5点
(1)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2)保证营养供给,喂养时要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机体的需要。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营养。
(3)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病原菌未明前,可选择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病原菌明确后根据药敏选择用药。
(4)清除局部感染灶: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每4小时监测T、P、R、BP的变化,如出现面色发灰、哭声低弱、尖叫、呕吐频繁等症状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做好抢救准备。
败血症宝宝康复后有没有后遗症?
败血症宝宝康复后一般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单纯的败血症只要是治疗得当,应该是没有任何后遗症的,日后宝宝会像健康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复杂的败血症,例如合并脑膜炎、坏死性肠炎等,其后果,则视此器官被破坏的程度而有所不同,例如脑萎缩、水脑症、听力障碍、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足或是长期腹泻等。
也许你还想知道:新生儿护理基本常识、新生儿吐奶怎么办、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
阅读了本文,你是否对怎么识别新生儿败血症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更多请阅读新生儿频道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