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丨厦门思明区政协:委员沉下去,民心聚起来

导语

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困难,委员的建议更有针对性,才不会脱离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挥特长服务群众。


王忠武委员给张大爷理发


如何助推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这是厦门市思明区政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思明区政协提出让“让委员学起来”“让委员说起来”“让委员动起来”。而“让委员动起来”其中一项重要安排就是积极探索建立政协委员联系基层的平台,提高履职实效。自2013年思明区政协成立首家社区“政协委员联络处”以来,委员们的履职热情被极大调动起来,他们积极深入基层社区,通过提案、建议,解民忧、纾民困、聚民心,展现出政协委员履职为民、风清气正的精神风貌,提高了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和效果。

群众困难的清道夫


“好人呀!好人呀!”80多岁的张大爷伸出大拇指激动地说。

张大爷所说的好人就是思明区政协委员王忠武。

王忠武和张大爷相识源于政协委员进社区的系列活动。张大爷是金门籍台胞,老伴瘫痪在床已经10多年,因为是低保户,经济困难,无力聘请护工,张大爷只能独自照顾老伴。在政协委员进社区时,王忠武了解到老人的情况,主动与他建立起联系。除定期上门给两位老人理发外,王忠武还时常来串门,陪老人家聊聊天,喝喝茶,及时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如今,张大爷要是遇上什么难事就会给王忠武打电话,王忠武总会在第一时间赶过去,这让老人原本孤寂的生活充满了温暖。

不仅是送“温暖”,在照顾张大爷的过程中,“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也引起了王忠武的思考。为此,他专门深入到文屏、梧村等多个社区进行调研,他发现“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着生活难以自理、缺少关爱的现象。王忠武认为,“空巢老人”已经是一个引起各方重视的社会问题,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他建议政府能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入户,让社区跟“空巢老人”建立联系。如果联系不上老人时,就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到老人家中了解情况。

“我认为让委员深入基层社区很接地气,能够让委员和居民亲密接触,能够让我们真切地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一些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王忠武说,委员联络处进一步拉近了政协委员与群众的距离,老百姓认为委员就是自己身边的普通人,是值得信赖,也是能真真切切做实事的。

像王忠武这样急群众之所急的政协委员不在少数。

嘉莲街道社区的莲花幼儿园门口原是一片土地,南方雨水多,一下雨幼儿园门口就成了泥潭,时不时会有小孩子滑到,给孩子和家长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群众时有抱怨。在进社区时,委员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唐岱山、李腾达两位委员主动出资10万元,唐岱山委员更是亲自请设计师设计改造,不仅地面上装了防水木板,而且把幼儿园门口的树周围都用木头围起来设计成座椅,家长们接小孩都能坐着等,幼儿园周边环境顿时变得漂亮起来,社区群众的脸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

帮助一户困难群众,修建一王忠武委员给张大爷理发条社区小道,充当一次社区义工……一桩桩、一件件,看似都是小事,但都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思明区政协以“政协委员联络处”为平台,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政协的力量,让人民群众觉得政协离自己很近。

“委员沉下去了,民心也聚起来了。正是由于有许多像王忠武一样的政协委员,发挥了他们的正能量,带动帮扶更多普通人,树立了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让人民群众与政协的心贴得更近。”厦门市政协委员工作室主任黄丽芬感慨道。

社区矛盾的纾解员


走进罗宾逊广场小区空中乐园,映入眼帘的是绿植、凉亭,悠闲散步的大爷大妈,一片祥和温馨的气氛。

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以前充满着“火药味”,邻里纠纷时常发生,物业费不能收缴,民生问题突出,社区工作人员疲于调解各种矛盾。

罗宾逊广场是梧村社区最大的一个小区,有2200多户人家,占到社区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罗宾逊广场从一层到五层全部是商场,楼上的居民只能从六楼直接坐电梯到一楼,出了电梯就是马路,社区居民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邻里之间关系淡漠,加上人口密集,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虽然小区的五层有一个6000平米的露台,但却并不对居民开放。对居民来说,活动场所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这不免又让他们增添了许多怨气,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矛盾。

自从在梧村社区设立了“政协委员联络处”以后,区政协组织委员到这里进行实地考察,一起为建设和谐社区出谋划策。通过多次深入社区,跟地产商、居民、物业、商户召开座谈会,了解大家的诉求,委员们提出,把厦门市正在开展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中“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引入到小区,通过资源共享,多方共管,实现多方受益。

通过委员们的共同努力,开发商专门在五楼开了电梯间,打通了到五楼露台的通道,而且还花了100万对露台进行了重新规划,除了绿化之外,还设立了图书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这样,2200多户居民就有了一个公共休闲的处所,居民可以直接坐电梯到露台,在这里看书,喝茶,聊天,交朋友,锻炼身体。原来的“生人社区”变成“熟人社区”,邻里关系变得和睦了,物业和居民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消除了。

“原来我们很多工作思路没那么开,总觉得碰到了困难,就去找政府。自从政协委员进社区以后,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给了我们很多建议,我们的视野也开阔了。现在人亲近了,小区和谐了,整个社区也就和谐了。”梧村社区的工作人员叶子笑着说。

“政协委员定期去社区跟居民见面,一是让委员直接到社区来亮身份,让居民知道谁是政协委员;二是让居民多了一个反映社区民意的窗口,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梧村社区书记、思明区政协委员肖华说,这样一来,及时发现基层群众的具体需求,化解了很多矛盾,百姓和政府都是受益者。


为此,肖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召集委员“回娘家”,为社区出谋划策。

2014年,胡庆斌委员以莲花北社区为样本,开展了“关于莲花北社区现状和问题”的课题调研。该课题历时3个月时间,较为完整地梳理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设施陈旧、环境衰败和疏于管理等12类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借鉴国内大量社区管理的成功案例,胡庆斌委员结合莲花北社区实际,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社区商业环境规划两个方面提出了7项具体的更新规划,并就小区层面的规划提出了21条富于操作性的建议。2015年,莲花北社区的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厦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示范点。

“政协委员进社区让每位政协委员的社会价值都得以体现,调动了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嘉莲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处的负责人王芳告诉记者,先后有11名委员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对莲兴社区电业花园小区、龙山社区天伦花园外围、莲秀社区莲花幼儿园周边以及莲花北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等4个较大的项目进行认领。政协委员积极参与规划,支招献策,与市、区相关部门协调,帮助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

嘉莲街道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在厦门市得以推广,化解了社会矛盾,有力推动了美丽厦门的建设。


“让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社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政协委员很多都是行业精英,界别代表,由于工作原因,很多人与基层社区没有连接上,设立政协委员联络处把他们和社区联系在一起,让政协委员真正走近群众。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困难,委员的建议更有针对性,才不会脱离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挥特长服务群众。”厦门市思明区政协主席陈炳良说,思明区政协委员进社区虽然刚开始,但初显成效,我们会坚持下去,进一步做实做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记者:陶家璇 张永飞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2016年第16期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