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孕不育时,最好能考虑心理因素的治疗,这是因为,不孕不育的夫妇很容易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很大的心压力。让我们来剖析一下不孕不育的心理状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1 压力型: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多以家庭组合式为一体的传统国家。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观念认为似乎没有孩子的家庭即为不完整家庭。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意识的改变,随之也出现了很多“现代家庭”(即不想要孩子的“丁克家庭”)。但这种“现代家庭”经过一段时间后即经不起社会的“考验”,而不情愿地进入到“传统家庭”的行列之中。这种转变有来自社会外来的压力,如老年人祈盼能早日见到第三代,亲朋好友之间的劝说及一些爱管闲事的人在背后的评说;也有来自夫妇双方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基础的改善等很多因素。但生儿育女毕竟是夫妇双方的事,如果想要就有,那会皆大欢喜;如果想要没有,将会痛苦万分。有前来就诊的患者说,他们活的很累、很苦,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他人而活着。为了早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了早日能抱上自己可爱的宝宝,他们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2 迫切型:为了尽快能达到生育的目的,想尽办法,四处奔波,很多夫妇是盲目治疗 我国目前对不孕(育)症的综合诊断和治疗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特别是对夫妇双方前期的诊断种类及方法很多,有些是常规的,有些则需因人而宜。在治疗方面就更复杂了,西医有西医的理论、药物及方法,中医有中医的理论、药物及方法。总的来说各有各的道理,也都有成功的先例,只不过不同情况的病例对不同药物及方法的反应不一样。所以能够做到对症治疗,而且能有较好的效果,是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的愿 望。但结果如何很难预料,对于患者来说,更不知哪家医院、哪个方法更适合自己,只能是“有病乱投医”,期望能碰上一个吧!有些患者可以说是“十年抗战,转战南北”,从没间断过治疗。有的花费近十万元,效果甚微,甚至没找到不孕的主要原因所在。这些“苦果”只有自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免责声明:治疗不孕时应考虑心理因素系生育健康网不孕不育栏目收集于互联网并加以整理供网友免费阅读次,如有冒犯,敬请告知!闽ICP备08011103号Copyright 2007 - 2011 www.birthheal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