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幼儿九大敏感期”文章摘要:八个月大的东东,喜欢在地上爬行,但他老爱捡拾地上的小东西,往嘴里放。妈妈十分担心,只好打他的手心,威吓他不行。王家上个月搬家后,两岁的宝宝却是一进屋子就啼哭不止,不论妈妈如何哄骗都无法安抚。上述的现象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站长
生育网首页
孕前准备
怀孕知识
分娩知识
坐月子
产后恢复
新生儿
婴儿
幼儿
母婴用品
幼儿饮食幼儿护理幼儿教育幼儿早教幼儿故事幼儿舞蹈幼儿用品幼儿园
  您现在的位置: 生育健康网 >> 幼儿 >> 幼儿护理 >> 正文
掌握幼儿九大敏感期
发布栏目:幼儿护理  阅读次数:  更新时间:2009-8-18 12:01:50 【字体:

  八个月大的东东,喜欢在地上爬行,但他老爱捡拾地上的小东西,往嘴里放。妈妈十分担心,只好打他的手心,威吓他不行。

  王家上个月搬家后,两岁的宝宝却是一进屋子就啼哭不止,不论妈妈如何哄骗都无法安抚。 上述的现象,是否在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似曾相见?可惜许多父母不是没有发觉,便是觉而不察,亦或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致错失了幼儿期独有的生命力。

何谓敏感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后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 「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特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它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蒙特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特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

掌握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戚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

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两岁半的孩予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
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到了六~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心灵的火焰
  蒙特稄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温馨提示:看了“掌握幼儿九大敏感期”的网友一般还会看下面这些文章
    网友最新推荐文章   幼儿护理热门文章

    孩子发烧时怎样物

    为什么有的小儿晚
    普通文章 婴儿小推车和童车玩具及玩具枪标
    普通文章 喂药小妙招:乳头喂药法
    普通文章 牙齿和辅食的亲密关系
    普通文章 幼儿便秘应该怎么治疗?
    普通文章 常见的8大类母源性疾病
    普通文章 幼儿忌含食物睡觉
    普通文章 1-3岁幼儿的口腔清洁
    推荐文章 宝宝吐奶怎么办
    推荐文章 宝宝鼻塞怎么办
    推荐文章 小儿支气管炎怎么护理
    推荐文章 为什么有的小儿晚上睡觉
    推荐文章 孩子发烧时怎样物理降温
    普通文章 小儿入睡后多汗是何原因
    推荐文章 宝宝为什么入睡难
    推荐文章 宝宝上火怎么办
    推荐文章 小孩为什么容易感冒
    普通文章 小儿总流鼻涕怎么办?
    普通文章 宝宝每天需要多少锌?
    普通文章 护理的重要性,您知道吗?
    普通文章 小儿经常牙龈出血是怎么
    婴儿热门话题
    1、母乳喂养多长时间好
    2、母乳喂养的好处
    3、母乳喂养不能吃什么
    4、宝宝几个月添加辅食
    5、8个月宝宝辅食
    6、婴儿护理常识
    7、试管婴儿费用
    8、婴儿湿疹
    9、婴儿湿疹怎么治疗
    10、婴儿湿疹用什么药
    11、婴儿游泳
    12、婴儿补钙
    13、婴儿奶粉
    14、婴儿床
    15、婴儿车
    16、婴儿便秘
    17、婴儿咳嗽怎么办
    18、婴儿拉肚子什么办
    19、婴儿长痱子怎么办
    20、婴儿荨麻疹
     
    幼儿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 幼儿贫血吃什么食物好
    普通文章 八个月宝宝营养辅食食谱
    推荐文章 为什么有的小儿晚上睡觉
    普通文章 9个月宝宝食谱怎么弄
    普通文章 一至一岁半宝宝的食谱(
    推荐文章 孩子发烧时怎样物理降温
    普通文章 小儿多吃猪肝好吗
    普通文章 八招养出健壮宝宝
    普通文章 教宝宝学会讲故事
    推荐文章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食疗
    幼儿护理栏目介绍
       幼儿护理栏目介绍幼儿的日常生活护理以及幼儿急疹、小儿发烧、小儿咳嗽等幼儿常见疾病护理,帮助爸爸妈妈们更好的呵护宝宝
    免责声明:掌握幼儿九大敏感期生育健康网收集于互联网并加以整理,供孕妇和父母参考如有冒犯,敬请告知!

    搜索相关文章建议用以下关键字:幼儿心理,掌握幼儿九大敏感期
    闽ICP备08011103号Copyright 2007 - 2010 www.birthheal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