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禁忌药品有哪些呢,这是每个新手妈妈都关心的问题。即使对儿童与成人都很安全的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对新生儿却有严重的反应。那么,新生儿用药注意些什么呢?生育健康网整理了“新生儿用药指南”这篇文章,告诉你新生儿禁忌。
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期间,一些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需要的时间短,吸收、排泄都比较快,抵抗力弱,容易生病,对药物的反应敏感性强,用药不当,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铁、钙制剂:是纠正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但铁剂不是营养品,不可以长期服用,并且忌与钙片、牛奶、茶叶等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补充钙剂时忌食菠菜及菜汤等。因菠菜中的草酸与钙可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沉淀,导致钙的吸收减少。
锌制剂:过量给药可中毒。急性中毒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严重时可引起惊厥、脱水和休克死亡;慢性锌中毒可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血清铁元素下降及顽固性贫血等病症。因此,婴幼儿补锌应掌握好剂量和疗程,忌长期、超剂量用药,避免出现中毒反应。
维生素A和维生素D: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并且在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维生素D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症状。鱼肝油类制剂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婴幼儿在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补充鱼肝油类制剂时,应掌握好剂量,切忌大剂量长期用药。
保健品:人参蜂王浆等一些滋补保健品中往往含有激素样物质,服用过量,可出现儿童性早熟现象,因此,应尽量避免给婴幼儿服用。
用药途径及次数:新生儿、未成熟儿、重危病儿不宜给丸、片剂型药。片剂均应研磨成粉或调配成液体,用滴管慢慢喂服,病情重者尽可能静脉点滴给药。因为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对药物的吸收快,排泄亦快,给药时应根据病情,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出每日应给药物的总量,把总量分为三四次。另外,应注意药物分配及副作用,待病愈后,再用药一二天,巩固疗效。
外用药物应警惕中毒反应:皮炎激素软膏、新霉素油膏等,都可引起严重副反应。治疗皮肤病用的皮炎激素软膏,对新生儿大面积使用,可引起全身性水肿。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皮肤薄嫩,皮肤黏膜面积相对大,有很强的呼吸作用,当有炎症或破损时,对药物的吸收作用更强更快。
不能乱用成人药:大多数的成人用药,都不能用于小儿,有的家长认为小儿就是比成人的体重小,成人吃的药只要减量就行了,这是不对的。 小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需要注意的地方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强,但在一般情况下,胆红素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后,是不容易进入脑组织产生毒性作用的。而在服用某些药物后,由于它们能和胆红素争夺白蛋白并与之结合,使未能和血清白蛋白相结合的胆红素---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损伤脑组织,从而可能发生危害患儿生命的核黄疽。这类药物包括安定、小儿安、消炎痛、新生霉素、磺胺异恶唑、苯甲酸钠咖啡因和水溶性维生素K等,一般都不宜给新生儿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新生儿血红蛋白还原酶的活性较低,致使血红蛋白较易氧化,若应用磺胺药及氯丙嗪等,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青紫等症状。
另外,新生儿的皮肤和粘膜又薄又嫩,血管也很丰富,对外用药的吸收量较大,有时会引起严重反应,甚至发生全身中毒。如用硼酸软膏、可的松药膏以及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等,有时会出现上述情况。
还有民间的一些习俗,也值得注意。例如新生儿刚出生一两天,有人就给他喂黄连甘草水,据说可以解“胎毒”。其实,黄连与甘草合用,会失去抗菌作用,只需用黄连服1—2次即可。也有的妇女将珍珠散洒在自己的乳头上,认为让乳儿吸吮后会使其体质健壮。但要知道这种药含有朱砂等成分,对人体脏器功能极为有害。还有的人认为让婴儿多吃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但它含有蟾酥等毒性药物,若超过服用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状,严重的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惊厥和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千万不能滥用。
你还想知道:夏天怎么护理新生儿、新生儿脐带护理、新生儿脱水热怎么办
阅读了本文,你是否对新生儿用药指南有了更好的认识,了解更多请阅读新生儿频道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