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是什么需新妈妈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于是生育健康网整理了什么是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的资料,来告诉您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怎么治疗?以下介绍的内容系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怎么回事?希望对您有帮助,请阅读参考。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是什么——概述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多见于新生儿及3岁内的幼儿,感染主要来自血源性、外伤性及接触性,而非牙源性化脓性感染,近年来较少见。婴幼儿的上颌骨血运丰富,血管分支细,血流缓慢,细菌易于停留。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细菌侵入上颌骨骨髓腔内滋生繁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则引起化脓性炎症。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是什么——病因
婴幼儿的上颌骨血运丰富,血管分支细,血流缓慢,细菌易于停留。化脓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脐带感染(败血症)、粘膜创伤 (人工喂养奶嘴创伤、拔除“马牙”、清洗口腔等)及皮肤疖肿等侵入上颌骨骨髓腔内滋生繁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则引起化脓性炎症。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多发生在出生后3个月以内,尤其以新生儿多见。其感染主要有以下途径:
(1)血行性感染:新生儿上颌骨皮质薄,骨髓丰富,血液循环旺盛,身体任何部位的感染,如脐带或皮肤感染,母体产道、破损之乳头或医源性感染等,细菌都可以经血液循环引起上颌骨感染。
(2)局部感染:新生儿上颌骨发育尚未完全,外形扁而宽,内有两列牙胚,分娩时损伤牙槽粘膜,产道细菌可以经损伤处进入上颌骨引起感染。另外,在用小匙、奶瓶喂养时,损伤口腔粘膜或牙胚;或患乳腺炎的母亲继续哺乳,感染均可直接扩散至上颌骨而形成骨髓炎。
(3)鼻源性感染:婴幼儿上颌窦小,窦口相对宽大,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传染病引起的急性鼻炎或鼻窦炎可以扩散到上颌骨,导致上颌骨骨髓炎。
引起上颌骨骨髓炎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多见,也可以是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是什么——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1、抗生素治疗。本病因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故应首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症状完全消退后仍须继续用药1周,过早停药易致复发。应不用或慎用氯霉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以免对骨髓造血系统、胃肠和位听神经造成损害。
2、局部治疗应重视。早期可用热敷、理疗,保持鼻腔和口腔清洁,鼻腔内用滴鼻药以保持通气和引流。如在下睑或内、外眦部形成脓肿,应及时穿刺抽脓;如在牙龈或硬腭处形成脓肿,则应在颊龈处或硬腭处切开引流,但忌搔乱,以免损伤牙胚和过多骨质而致日后遗留畸形。经切开处用稀释抗生素溶液行局部冲洗,每日1—2次。
3、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大量多种维生素和加强营养甚为重要。中毒症状严重者应给予类固醇激素。贫血者可小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吸氧。
4、处理死骨和瘘管。瘘管经久不愈应考虑有死骨形成,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明确有死骨形成者应行手术摘除死骨,此举可望瘘管愈合。
5、其他。遗留牙排列不齐或颌面部畸形者应待日后整形矫治。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是什么——预防措施
1、分娩时避免损伤牙槽粘膜,防止产道细菌可以经损伤处进入上颌骨引起感染
2、在用小匙、奶瓶喂养时,要小心谨慎,以防损伤口腔粘膜或牙胚
3、患乳腺炎的母亲要停止继续哺乳,减少感染直接扩散至上颌骨而形成骨髓炎的可能
4、保证婴儿的营养供应,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受感染的风险
生育健康网温馨提示:
1、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大多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及合并症多,所以要时治疗,最大限度地避免合并症,并及时清除致病因素,预防感染。
2、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3、留牙排列不齐或颌面部畸形者应待日后整形矫治。
通过小编以上内容的相关介绍,您在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是什么上了解多少呢?想了解更多话题,请阅读婴儿保健栏目中的相关文章。 |